核武器的發明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發明之最 發佈時間:2014-06-30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20世紀40~50年代研製的核武器,被稱為第一代核武器。其特點是重量 大,可靠性不高,主要由飛機攜載,如原子彈、氫彈等。

60〜70年代的核武器為第二代。這些核武器體積小,威力大,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如中子彈。

80年代後開始研製第三代核 武器,包括帶金屬小彈丸的小型核 彈,核爆炸X射線雷射武器,7 (伽馬)射線彈,電磁脈衝彈,核 爆炸微波武器等。


1.原子彈:是最普通的核武 器,也是最早研製出的核武器

2 氫彈:是利用氫的同位素 氘、氚等氫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產 生強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稱熱核聚變武器。

3.中子彈:又稱弱衝擊波強輻射工彈。在戰場上,「對人不對物」是它 的一大特點。

4.電磁脈衝彈: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衝效應的一種核彈。

5.(伽馬)射線彈:爆炸後儘管各種效應不大, 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 能造成放射性污染,迫使敵人離開。

6.感生輻射彈:一種 加強放射性泠染的核武器。

7.衝擊波彈:一種小 型氫彈,採用了慢化吸收 中子技術,減少了中子活 化削弱輻射的作用^

8.紅汞核彈:它用紅 汞(氧化汞銻)作為中子 源,由於不用原子彈作為中子源,所以體積和重量 大大減少,一般小型的紅 汞核彈只有一個棒球大小, 但當量可達萬噸。

9.三相彈:用中心的 原子彈和外部鈾—238反 射層共同激發中間的熱核 材料聚變,以得到大於氫 彈的效力。

目標覆蓋能力 核武器攻擊敵方目標的覆蓋能力,由其運載工具的射程或航程反映,射程或航程指標是根據本國戰 略核打擊意圖和技術水平提出的。

2.毀傷能力

核武器對目標的毀傷能力由其爆炸威力、命中精度、目標特性、爆炸方 式、毀傷作用因素等決定。

3.突防能力

突防能力是進攻型核武器在敵方攔截下的生存能力,截手段有關。為提高突防能力,已採用一系列技術和手段:

少目標被敵方發現、跟蹤的概率等。

4.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指核武器在核環境下完成其發射、攻擊任務的能力。

5.可靠性

核武器系統的可靠性包括發射和飛行可靠性。

6.作戰靈活性

核武器的作戰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威力可調,爆高可調,同一型號飛彈 可使用不同種類的核彈頭,具有選擇和重新選定目標的能力,能迅速、實時變 換攻擊目標。

人類發明核武器以來,在核威懾的保護傘下,人類戰爭非但沒有減少, 反而增加了。自1950年以 來,地球上發生過20次滅絕 人性的大屠殺,超過100萬 人死亡。美蘇冷戰結束後,

人類面臨的核威脅變得更加 嚴重。據資料統計,目前全 世界有31000多枚核武器,只要千分之一被人濫用,就 足以導致人類末日提早來臨。

發明之最hot榜單

發明之最精選

發明之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