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鏡 金代大雙魚紋銅鏡

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之最 > 中國文物 發佈時間:2015-06-18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鏡

中國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鏡是大雙魚紋銅鏡。該鏡出土於黑龍江省阿城縣南金代故都會寧府遺址。該鏡鏡面直徑為43釐米,重12公斤,金代時期製作。

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鏡 金代大雙魚紋銅鏡

最早的銅鏡
中國最早的銅鏡是於1976年在河南省安陽市出土的5面銅鏡。該銅鏡直徑為12釐米,經有關專家鑑定,這5面銅鏡為商代後期鑄造。

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鏡 金代大雙魚紋銅鏡
最重的銅鏡
中國最重的銅鏡是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窩托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重56公斤的銅鏡。該鏡是西漢年間鑄造。

 

關於最早的銅鏡和最重的銅鏡的資料甚少,下面就重點來介紹一下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鏡 金代大雙魚紋銅鏡


唯美的圖案:

這面銅鏡是1964年在黑龍江阿城市新華鄉出土的,直徑43釐米,緣厚1釐米,緣寬2.4釐米,重達12.4公斤,迄今為止,還未發現比它更大、更重的金代圓形銅鏡,所以說,它足以稱得上是中國金代圓形銅鏡之王了,它寬素平緣,高圓鈕。圖案分為內外兩區,內區為兩條鯉魚,頭尾相銜,同向回遊,相互追逐。鯉魚張嘴鼓鰓,展鰭折尾,鱗片細密規整。襯底滿佈水波紋,線條細密流暢,浪花朵朵,水草飄飄,就宛如兩條活魚隨波逐浪。外區則為一週蔓草紋圍帶,整個圖案構思巧妙,線條流暢,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鏡中的雙魚好像正在微波蕩漾的水中輕遊覓食。更為精巧的是,在雙魚的吻前刻鑄有幾朵噴吐的水花氣泡,這種栩栩如生的形態在女真匠人的手裡被刻畫的淋漓盡致,非常逼真。無論從其神態還是形象上看,都以寫實的手法,表達了金代人的審美觀。

珍稀的銅鏡:

這面銅鏡佈局合理,製作精細,是一件精美的藝術珍品。然而,就目前黑龍江境內已出土的雙魚紋銅鏡來看,銅鏡的鑄造製程普遍顯得低劣,它們絕大部分體積較小,直徑僅在10~15釐米左右,尤其是私鑄鏡製作粗糙笨拙,少數表面凹凸不平,有砂眼,鏡體較薄。銅鏡的大小和紋飾的精細與否,不僅反映原材料的充足與匱乏 以及工匠的技藝,還反映了銅鏡主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這面雙魚紋大銅鏡耗銅量大,製作技藝高,又出於金上京故地,證明其主人應當是皇室貴族。

金朝銅資源奇缺,所以銅禁極嚴。為瞭解決銅的短缺問題,除冶鑄外並採取向民間「括銅輸器」的辦法。所謂的括銅輸器,就是指向民間強制收集銅器。為了禁止民間銷錢鑄鏡,金世宗大定十一年規定禁止私鑄銅鏡,但舊有銅器仍可賣給官府,並給其一半的價錢。自此,金代的私鑄鏡中仿漢、唐風格的鏡子,才漸漸地多了起來。因為以此假充舊物,欺騙官府,賣出後可掙得高於鑄鏡成本2~3倍的價錢。那麼在當是那個年代、那種情況下,能鑄得出這麼大、這麼重而又這麼精緻的銅鏡,實屬不易,同時它也反映出了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古人怎樣用銅鏡:

銅鏡不僅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品,而且還是非常實用的生活用品。當是的婦女沒有現在的條件,只能用銅鏡照面、化妝。而銅鏡是利用鏡面經拋光、打磨可以照人的原理製成的。根據不同的形狀、大小、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手鏡,在這一類銅鏡中,有的在鏡子背面之中央有鈕,有的帶柄,可拿於手中使用;再如附耳鏡,即鏡之中央無鈕,而在鏡之邊緣上端鑄有一帶孔附耳,以便懸掛而像雙魚紋大銅鏡這種超大的鏡子,則只能放在架子上使用了。

吉祥的雙魚  團圓的象徵

雙魚紋被認為是金代銅鏡中典型的裝飾圖案。那麼,為什麼女真人偏偏對雙魚紋情有獨鍾呢?魚在中原地區早就作為崇拜的偶像了,銅鏡以魚紋作為裝飾,最早見於漢代,金代最為盛行。眾所周知,金朝是女真族在我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國家,女真人世居白山黑水之間,多以捕魚為生,魚與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可見,雙魚鏡在金代流行是尤其歷史淵源的。

中國的傳統圖案藝術中,魚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孫的祝福含義。另外、「魚」音吉祥,寓意「富富有餘」,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隨著考古發現證明,銅鏡還是夫妻恩愛的象徵。考古工作者曾在一座墓葬中發現半個銅鏡,邊緣明顯地呈現出了人為斷開的痕跡,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在清理鄰近的另一座墓葬時,也出土了半個銅鏡,把兩個墓葬的半個銅鏡一拼,正好是一面完整的銅鏡,天一無縫經過科學鑑定,兩個墓葬的骨骼分別屬於 男女不同性別。專家們綜合各種因素考證,認為該男女生前是一對夫妻。由此可見,銅鏡的完整則意味著夫妻恩愛團圓。

近年來,有的學者從自然生態方面考察,使雙魚銅鏡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乍看,銅鏡上的雙魚沒有什麼不同,仔細觀察或用尺量一量,不難發現魚頭、鱗、身、尾的長短都存在著差異,普遍是一條稍大、一條稍小。據有關魚類研究資料表明,同齡鯉魚、草魚等,雌性肥大、雄性瘦小,由此可知,雙魚一雌一雄。兩條魚在這圓圓的銅鏡裡環繞著鏡鈕,永不停息地相互吸引,相互追逐。

斗轉星移、歲月悠悠,八百多年過去了。如今,這面雙魚紋大銅鏡靜靜地擺放在博物館的展櫃裡。它無論在體積上還是在重量上,均居目前全國已發現的圓形銅鏡之冠。而且在製作技藝上和圖案雕刻上也屬上乘佳作。不愧為中國金代圓形銅鏡之王!

經粗略統計,迄今為止所見金代銅鏡大約在2000面以上。這些銅鏡多數為出土物,其發現地點遍及我國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甘肅、陝西、湖南等省市,甚至遠及韓國、日本和俄羅斯的濱海地區。毋庸諱言,由於受歷史條件侷限及當時民間私鑄鏡的盛行,已發現的金鏡確實呈現著精粗不一、良莠不齊的現象,但綜觀全貌,我們又不能不為其形制與紋飾中所包含的豐富的社會內容及審美意蘊而嘆服。它一方面繼承了漢唐裝飾藝術的特色,在製程上使用「鐵線銀絲」法,採用地紋或銘文裝飾,及圖案化構圖方法,在題材上神禽瑞獸、花草仙人兼收並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繼承中不泥古,不雷同,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並能積極汲取其他藝術門類的長處,不斷豐富自身的題材和表現手法,最終使銅鏡藝術徹底擺脫了宋以前構圖造型圖案化、題材內容神秘化和數千年來變化不大的格局,走上了創新之路。
最近幾年,涿州市出土了不少金代雙魚紋銅鏡,其紋飾精美,可視為金鏡中的代表作。其中6面雖非一地所出,但形制、紋飾、大小、厚薄相差無幾。均為青銅質,圓形,圓鈕,直徑14釐米,緣厚0.3~0.5釐米。紋飾分兩區構圖:內區為主題紋飾,底紋為淺浮雕翻卷的波浪紋,刻劃細緻,有「尺水興波」之感;波浪間浮雕二鯉魚,鱗鰭清晰,造型生動逼真,首尾相接,同向回遊,逐浪於清流之中,畫面充溢著一種靈動的情趣。外區較窄,環飾纏枝蓮紋
以魚紋入鏡,自唐代開始,歷代不絕,然而尤以金代銅鏡中的魚最為研究者所稱道。因為這一時期的魚形象寫實,豐滿生動,並配以水波、漣漪、花草,盡顯吉祥、歡樂的情趣,因而格外招人喜愛。魚紋鏡在已發現的金鏡中所佔比例很大,分佈也廣,所見多為雙魚紋,偶有單尾或多尾的出現,但多作背景點綴,不是主體紋飾。雙魚的設計一是含有富足、完美、情愛的寓意,二是便於構圖,使畫面顯得飽滿勻稱。從魚的造型看,多為鯉魚,也有大頭短尾,形似鯽魚者,另有一種體形圓長,似為北方俗稱的 「草根」魚。
涿州當時地處宋金交界之地,在配合基本建設而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出土的這些金代雙魚紋銅鏡,為研究金代涿州乃至整個燕京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和喪葬習俗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中國文物hot榜單

中國文物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