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藝術之最 發佈時間:2016-11-21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世界十大小說家及其代表作》(Great Novelists and Their Novels),又譯《巨匠與傑作》,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於1948年出版的著作(1954年改寫,並將書名改為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討論他心目中十部偉大的長篇小說及其作者。

十部長篇小說中英國文學四部、法國文學三部、俄國文學二部、美國文學一部。除了《湯姆·瓊斯》之外,其餘都是19世紀的作品。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d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top1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十大</a></a>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棄兒湯姆·瓊斯的歷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或稱《湯姆瓊斯》(Tom Jones),是英國劇作家以及小說家亨利·菲爾丁(1707年—1754年)的代表作品。小說首次發表於1749年2月28日,全書共18卷。內容主要講述棄兒湯姆·瓊斯的生活遭遇。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d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top1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十大</a></a>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故事概要

湯姆·瓊斯是個私生子,出世不久即被拋棄,後被紳士甄可敬收養了。湯姆後來與莊園主的女兒蘇菲亞互相愛上對方,但甄可敬的外甥布力非對此非常嫉妒,於是經常在甄可敬面前中傷湯姆,結果湯姆被逐出家。然後他到了倫敦,卻因打傷了一個流氓而入了監獄。與此同時,蘇菲亞的父親強迫蘇菲亞嫁給布力非,蘇菲亞只好逃到倫敦找到湯姆。

故事後來,湯姆的身分被揭發,原來他就是甄可敬妹妹的私生子,和布力非是同母異父的兄弟。布力非迫害湯姆的陰謀最後也敗露了,湯姆則與蘇菲亞結婚。

評論

這小說所描述的社會背景十分廣闊,前六卷寫鄉村,中間六卷寫湯姆從鄉村到倫敦的情景,後六卷則寫倫敦。此外,作者透過不同人士言行和思想感情的描寫,概括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全貌;並透過各人物命運及相互關係的描寫,表現善最終必戰勝惡的人道主義理想。所以就作品反映現實的廣度和深度來說,這作品可稱為英國18世紀社會的散文史詩。

藝術方面,這小說也有很高的成就。英國著名詩人柯勒律治曾說這部作品的情節是有史以來在佈局上最完美無疵的其中一部,它的結構更是英國小說的典範。

傲慢與偏見》(英文:Pride and Prejudice),出版於1813年,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反應了19世紀英國鄉紳階層的禮節、成長、教育、道德、婚姻的情態。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d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top1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十大</a></a>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簡·奧斯丁1796年到至1797年間寫成此著,寫作地點都是在英國的漢普郡的史蒂文頓。

1811年,奧斯丁校正,原書名叫《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不過後來變更名為《傲慢與偏見》。書中的男女主角都有傲慢與偏見的表現,並不能說傲慢代表達西,而偏見代表伊麗莎白。

1813年,由白丘(Whitehall)的軍方圖書館(Military Library)出版社的艾格頓先生(Mr. Egerton)出版。此出版社在1811年出版了簡·奧斯丁的著名小說《理智與情感》,口碑不錯,因此決定出版《傲慢與偏見》。

內容簡介

核心主題是圍繞著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地主鄉紳貴族的情感和婚姻問題。

女主角是20歲的伊麗莎白·班內特,她機智、聰慧、善良。她父親班內特先生多數時間藏在書房裡,避開妻子班內特太太。班內特太太缺乏教養和遠見,只想把五個女兒都嫁給有錢紳士。由於沒有男性繼承人,班內特家不多的財產在班內特先生死後要姑娘們的表兄柯林斯先生來繼承,班內特太太和其他未婚的女兒可能會無家可歸。

班內特先生最近租下了班內特家附近的尼日斐莊園,同住的還有他的兩位姐妹──賓利小姐和已婚的赫斯特太太,後者的丈夫徒有風度,沒有多少財產。班內特太太知道班內特先生每年有五千磅的收入,心情激動,渴望把女兒嫁給班內特先生。不久,賓利先生去了倫敦一趟,帶回了他的朋友達西先生。他們參加了在梅裡屯的一場公共舞會。舞會開始時,人們公認每年有高達10,000英鎊的收入的達西先生是最棒的。然而,聚會進行到一半,鄰居們就發現達西先生並不討人喜歡,因為他自命比身邊這些「鄉下人」要高貴。班內特家的人特別討厭他,因為達西先生怠慢了伊麗莎白。當賓利先生建議達西和伊麗莎白跳舞時,達西卻說:「她還沒有漂亮到可以打動我的地步。」但賓利先生卻被公認為是個優秀的,令人愉快的紳士,而他對伊麗莎白最親近的姐姐──珍的愛慕也相當明顯。

達西先生卻對伊麗莎白產生了不可遏制的感情,但他竭力隱瞞,後來發現伊麗莎白的家人舉止粗俗,而且親戚的地位也不高,使他很矛盾。而伊麗莎白一直不知道高傲的達西先生已經愛上了她,而且愛慕越來越深。後來,班內特先生宣布一位客人將來訪。眾人興奮地猜測來客是誰,發現原來是她們的表兄柯林斯先生。柯林斯是個嘮叨勢利,令人討厭的牧師,將宣讀《對年輕女性的佈道》之類的道德書視為「愉快夜晚活動」。他尋找一切機會提及他的女贊助人凱薩琳·德·鮑爾夫人,像哈巴狗一樣對她阿臾奉承。因凱薩琳夫人勸他得找個妻子,柯林斯便在他「可憐的表妹」中尋找人選,認為這樣就不會讓班內特家的財產落入別人之手,對雙方都有好處。柯林斯原屬意的是珍,但得知她「幾乎已經和賓利先生訂婚」之後,開始將目光轉向可愛的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然不肯嫁他,但班內特太太極力支持這門婚事,甚至試圖強迫伊麗莎白首肯。然而,明白事理的班內特先生卻對伊麗莎白說:「如果你不嫁柯林斯先生,你母親不理你了,但如果你嫁的話,便是我不理你了。」,從而表示支持愛女的決定。與此同時,伊麗莎白認識了一位軍官,韋克翰先生。韋克翰先生英俊迷人、風度翩翩,令伊麗莎白迅速傾心於他。但他們二人有次談話,韋克翰竟告訴她:達西先生曾對他很壞,令他失去了本來唾手可得的財富和機會,伊麗莎白聽後,更加厭惡達西先生了。

被拒絕後,柯林斯先生轉而向伊麗莎白最好的朋友夏洛特·盧卡斯求婚,夏洛特答應,二人很快結婚了。班內特太太非常失望,但讓她更失望的是不久賓利先生突然搬回倫敦。珍無比痛心,母親的長吁短嘆更使她難過。伊麗莎白應柯林斯先生和夏洛特新婚夫婦之邀,去參觀他們教區,在凱薩琳·德·鮑爾夫人的羅新斯莊園看見達西先生,他是夫人的姨姪。達西先生幾番爭扎,當面向伊麗莎白承求婚,但他告白的態度仍是傲慢,伊麗莎白大為驚訝,但因為達西先生的態度、韋克翰先生之前的指控和得知是達西先生曾阻撓賓利和珍在一起,憤怒的她告知達西:「即使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她)也不可能同他結婚。」

第二天早上,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在散步中相遇。達西交給伊麗莎白一封信,然後冷冷離開。信中達西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他寫道,除了她那些舉止粗俗、令人尷尬的親戚外,他見珍看上去無動於衷,以為她並不真心愛賓利,思考再三才勸朋友放棄。伊麗莎白也承認,珍矜持的個性使得其他人難以確定她的真心。同時,達西也揭露了韋克翰花花公子、投機取巧的真面目。達西以前的行為有了新的合理解釋,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也逐漸消除了。

後來,伊麗莎白和她的舅父母嘉蒂納夫婦同偕旅行,並參觀了達西先生的故居彭伯裡。在莊園內散步的時候竟巧遇達西。達西的行為舉止顯得親切了許多。伊麗莎白這才發現,原來他的傲慢後面隱藏著真誠、慷慨的本性,對他開始有所改觀。

但當二人正在增進感情的時候,卻突然收到消息,得知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亞私奔了。由於伊麗莎白的疏忽,沒有揭露韋克翰的真面目,才使得年輕幼稚的麗迪亞上了當,同韋克翰雙雙逃出軍團躲避賭債。達西找到了韋克翰,替他還清了賭債並迫使他同麗迪亞結婚,挽救了麗迪亞和班內特家的名譽。儘管達西要求保密,但麗迪亞的快嘴和嘉蒂納太太最終的坦白仍使伊麗莎白瞭解了實情,並徹底扭轉了她對達西的情感。

達西的姨母凱薩琳夫人威脅伊麗莎白不要答應達西先生的求婚,堅持達西必須娶自己的女兒。伊麗莎白這才發現並明白了即使自己拒絕了達西的第一次求婚,達西仍然愛她。當達西將賓利先生帶回鄉間,回到珍的身邊時(他們很快訂婚了),伊麗莎白向達西敞開了心扉,幸福終於降臨。

紅與黑》(Le Rouge et le Noir),是一部寫實主義小說,書名的小標題為「1830年的編年史」(Chronique de 1830),作者為法國小說家司湯達(Stendhal),本名亨利·培爾(Henri Beyle)。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d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top1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十大</a></a>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正文)) 紅與黑這部小說的故事據悉是採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聞》所登載一個死刑案件。在拿破崙帝國時代,紅與黑代表著「軍隊」與「教會」,是有野心的法國青年發展的兩個管道(一說是輪盤上的紅色與黑色)。故事的背景是法國東部一個村莊韋裡埃(Verrières),有一個名叫於連·索海爾(Julien Sorel)的外省青年,父親是一名木工,於連雖是貧窮出身,但英俊瀟灑,有一雙大眼睛,勤奮刻苦,記憶力驚人,學過木工、拉丁文、神學。他崇拜拿破崙,認為他是「由一個既卑微又窮困的下級軍官,只靠他身佩的長劍,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於是死抱著書本,並準備日後成為神父,並非他真的對宗教有興趣,而是想利用宗教達到他攀登上層社會的目的。

他投入西朗神父(l'abbé Chélan)門下,靠著驚人的記憶力將整本拉丁文的聖經背了下來,轟動了全城。由於西朗神父的推薦,維立葉爾城的市長兼實業家雷納先生(M. de Rênal)找了他去任家庭教師,雷納先生家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園,於連不安於職守,趁機勾搭上市長的年輕夫人德·雷納(Mme de Rênal),修道院長大的夫人對自己的丈夫感到厭惡,她把心思放在教養3個孩子上面,她認為男人「除了金錢、權勢、勳章的貪慾以外,對於一切都是麻木不仁」,但是見到於連之後,她陷入了熱戀,既興奮又感到罪惡。同時夫人的女僕愛麗莎(Eliza)也愛上了於連,她請西郎神父轉達她對於連的愛慕,但被拒絕。夏天時刻市長全家搬到凡尼鎮鄉下避暑,於連對市長夫人的感情更進一步,半夜時闖進了她的房間。女僕愛麗莎把夫人的事告訴了哇列諾先生,哇列諾先生寫信告訴市長先生,雷納先生知道這事後,但又莫可奈何。西朗神父勸他到貝尚松神學院進修。

神學院院長彼拉神父(M. Pirard)是西郎神父的好友,對於連特別關照,讓他當新舊約全書課程的輔導教師。後來彼拉神父在離職前又介紹於連在巴黎木爾侯爵(Marquess de la Mole)家裡當私人秘書,這時他認識侯爵的女兒瑪蒂爾德(Mathilde de la Mole),瑪蒂爾德高傲而美麗,渴望追求浪漫的氣息,她看不上一般的貴族公子,反而跟一身傲氣的於連擦出愛的火花。她指示於連在月光下爬梯進入她的臥室,於連滿臉疑惑的跟她見面,瑪蒂爾德便跟他做愛,但瑪蒂爾德很快就感到後悔,於是對他若即若離。於連聽了朋友的建議,追求她的朋友元帥夫人,於連回到巴黎後開始寫一封又一封的書信給元帥夫人,元帥夫人大受感動,給於連回信。終於,瑪蒂爾德受不了打擊,跪倒在於連的腳下,求他愛她。瑪蒂爾德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雙方論及婚嫁,木爾侯爵雖感忿怒,但迫於無奈,給予於連大量的財產與貴族身分,他成為驃騎兵中尉。於連開始幻想自己在三十歲時當上司令。這時市長夫人出於嫉妒,寫信給貴族小姐的家長,揭穿了他的醜行,讓於連前功盡棄。於連一怒之下,在教堂開槍打傷了從中作梗的市長夫人,後來於連才知道市長夫人是被神父所逼,後悔莫及。法庭以預謀殺人的罪名判處於連死刑,於連拒絕上訴,拒絕做臨終禱告,走上斷頭台,瑪蒂爾德坐上馬車將於連的頭顱放在膝蓋上,來到他生前選定的墓地,親手將之埋葬。三天后,市長夫人因過度思念於連去世。

高老頭》(法文:Le Père Goriot)是法國小說家、編劇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於1835年所著的小說,收錄於《人間喜劇》系列小說中的《私人生活場景》章節。故事背景設於1819年的巴黎。 這本書是巴爾札克對拜金主義最深刻的描述及抨擊,亦為《人間喜劇》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d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top1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十大</a></a>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高老頭》最初是以連載的方式刊登,時間在1834年冬至1835年,被廣泛認為是巴爾扎克最重要的作品。[2]巴爾扎克使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段,即將另一部小說中的角色用在自己的作品當中。小說也因它現實主義的風格而著名,使用微小的細節來進行人物或潛台詞的描述。小說的背景是波旁王朝復辟,復辟對法國社會影響深遠;個人在社會上取得更高的地位時小說的主題。巴黎城也有自己的特色 – 特別是年輕的拉斯蒂涅, 他來自法國南部省份。巴爾扎克用過高老頭和其他人來對家庭和婚姻進行了分析,並對此表現出了悲觀的態度。小說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有的評論家對作者刻畫人物和細節做出了褒獎;另一些作家則對腐敗和貪婪的描述反唇相譏。不管怎樣,巴爾扎克的小說被大眾接受,常常被改編為戲劇或電影。它創造出了一個法文詞「Rastignac」(拉斯蒂涅),即巴結權貴、不擇手段地攀高枝的傢伙。

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又譯名「塊肉餘生錄」,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重要作品,全名是《布倫德斯通貧民窟的大衛·科波菲爾之個人歷史、歷險、經歷和觀察(他從來沒想以任何方式出版)》,寫於1848—1850年。和他的其他作品一樣,故事以連載的方式刊登,用時兩年。在這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裡,狄更斯藉「大衛自身的歷史和經驗」,從某些方面回顧和總結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現出他的人生態度、道德理想。作品所展示的繪聲繪色、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具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特點。在1867年版中,狄更斯寫到:「和許多溺愛的父母一樣,我也有一個心中最喜愛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d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top10/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十大</a></a>小說家及其代表作

故事講述了大衛·科波菲爾童年到成年的成長經歷。1820年,大衛出生於英格蘭諾福克大雅茅斯布倫德斯通鎮,他的父親六個月前剛剛去世。童年的大衛與母親和家僕裴果提一塊兒生活。七歲時,母親嫁給了愛德華·摩德斯通。愛德華·摩德斯通和他的妹妹簡隨後搬了進來,大衛非常不喜歡他們。摩德斯通見大衛學習欠佳就常常大打出手;作為回應,大衛咬了他一口,結果被送入了寄宿學校薩倫學堂。學校校長是克里克爾先生,性情殘暴。在那裡,大衛與詹姆斯·斯蒂福、湯米·特拉德成為朋友。

大衛回家過節,得知母親生了孩子。大衛返回學堂不久,母親和嬰孩就雙雙離世,大衛立刻回到了家裡。裴果提嫁給了巴吉斯先生。摩德斯通把大衛交給倫敦的酒商那裡工作——摩德斯通是其中的一名股東。大衛的房東,威爾金斯·米考伯被關進了負債人監獄(國王法院監獄),在那裡蹲了幾個月,釋放後回到了普利茅斯。倫敦再沒有人照顧大衛了,於是他決定逃跑。

他從倫敦步行致丹佛,找到了他唯一的親人——單身、古怪的貝西·特洛烏德姨媽。雖然摩德斯通想要回孩子的監護權,但姨媽決定照料他。姨媽將大衛改名為「特洛烏德·科波菲爾」,即「特洛」,該名字成為他在小說中眾多名字之一。

當大衛步入成年,朋友來來去去。這包括裴果提一家,以及小艾米麗。大衛的同學斯蒂福勾引了艾米麗,與她私奔,是故事中最大悲劇的前奏。房東女兒阿格尼絲則成了大衛的知心朋友。在小說裡,米考伯深陷債務煩惱,但終於鼓起勇氣,揭露了烏利亞·希普的騙局。米考伯被描述為雖然深受折磨,但依然和藹可親的人;他與狄更斯的父親有類似的遭遇,因欠債而被短期監禁。

藝術之最hot榜單

藝術之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