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之最 > 中國建築 發佈時間:2017-04-10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各種各樣的有越的橋都見積過了, 豆腐橋還是第一次聽說,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是關於貴州豆腐橋的文章,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一起來看看吧。

杭州有座豆腐橋,但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另外有座,那就是位於貴州省福泉市城東南2.5公里處的葛鏡橋。

葛鏡橋橋長52米,寬5.5米,高30米,橫跨在麻哈江兩岸絕壁之上。歷經400多年,堅固如初。

麻哈江自西向東將福泉隔在了北岸,江水披襟斬棘而來,形成了灑金河谷。河谷江流湍急,水黝如膝、溝壑縱深、懸崖峭壁,是貴州通往湖廣的古驛道必經之路。行人到此,劃漿渡舟,往往覆沒。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平越衛指揮葛鏡見此,決心造橋,以渡往來。因水急溝深,山勢陡峭,橋墩無處著力。初建於下游鴨爪壩未成,稱「下倒橋」;繼建於上游馬腰河,未建成即塌,因名「上倒橋」;後建於五里橋仍未成,名「中倒橋」,橋基遺址現仍依稀可見。葛鏡屢建屢塌,仍矢志不移,表示「吾當罄竭家產,以成此橋,如功再隳敗,將以身殉之耳!」並作詩一首以示宏願:「亙石昨慶橋成矣,江流湍急橋復記;持一片心盟白水,橋不成合鏡不死!」前後經三十年,最後在犀江建橋方建成。清代貴州總督張鶴鳴,為表彰葛鏡建橋有功,遂以葛鏡命橋名。因造橋所用石料「方不足尺,形如豆腐,故得名『豆腐橋』」。

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葛鏡橋為鍋底拱型石橋,二墩三孔,長五十四點四米,橋面寬八點五米,高約三十米。三孔跨徑長短不等,拱身高低不一。橋面石板鋪就,兩邊設護欄,護板有長有短,護柱此高彼低。護柱上圓下方,形制不同,雕刻精湛。護板中刻太極圖,鑄幣圖,配以席斜紋和回型紋,構圖巧妙,疏密各異,異彩分呈,古樸濃厚。柱欄的結合口經歷三百多年的風吹雨打依舊貼合牢固,不得不讓人感嘆先人們既擅長對宏大工程整體把握,又注重細微結構的處理。更令人嘆服的是石橋鍋底拱面的石塊,沒有使用一點黏合劑,巨大的石塊借助著橋身重力和橋拱張力相互緊緊黏合,承載著巨大的橋身的壓力。1941年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組織國立唐山交通大學學生應用現代力學原理對該橋進行測算,得出「各孔靜重和對稱活載,10噸重型汽車也可安全通過」的結論,評價為「中國古代名橋之一」,並收錄於《中國橋樑技術史》專著之中。正如名僧錢邦藝詩云「八桂凌空架玉虹」、「鬼斧神工讓葛公」。

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葛鏡橋又稱「豆腐橋」,這源於一個傳說:仙人張三丰利用法術將豆腐點化成石料,幫助葛鏡在洪水到來之前成功建橋。為此葛鏡橋又稱「豆腐橋」。

相傳,在福泉山修道的張三丰一晶外出雲遊,得知葛鏡幾次造橋未成,深為他為民造福,矢志彌殷的精神所感動。於是託夢給葛鏡,告訴他在江岸石壁上寫有「砥柱」二字的地方下腳,橋即可完成。葛鏡頓然領悟,第二天到麻哈江察看,見對岸果有「砥柱」兩字,朗然醒目,神韻飄逸。於是,傾田數千傾,再次募工修橋。

張三丰為助葛鏡造橋,讓城裡每戶人家磨一廂豆腐擱在門外,命山神土地在雞叫三遍之前將豆腐搬到麻哈江造橋用。一土地偷懶,躲在橋腳學雞叫,張三丰發現,一掌將偷懶的土地打在岩壁上,罰他永世守橋。橋造成後,百姓慶賀,官府也送豬半頭慰問土地山神。張三丰一氣之下,將官府送來的半邊豬扔到橋頭岩壁上。如今,葛鏡橋橋頭岩壁上那酷似一土地和半邊豬頭的溶岩乳石,據說就是當年張三丰留下的仙跡。

「葛鏡成橋善意深,訛言豆腐到如今。若非訪古尋真跡,枉費仁人好義心。」 「溪山險阻竟溝通,百尺橋橫峭壁中。砥柱江流石不轉,人謀亦可奪天工。」「崇山對峙樹聲幽,一曲長虹映碧流。最是犀江風景好,跨驢人去又回頭。」 這是丁尚固、朱扶樞、劉增禮對葛鏡造橋事蹟的稱頌。碑刻如今仍立於橋頭,繼續對向尋訪者講述著葛鏡造橋的故事。

葛鏡橋至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仍根基穩健,完好堅固,橋兩端的古驛道還一直通向遠方。河岸原來建有寺廟,現今僅存遺址。這番境況,不禁讓人想起舉子趕考,商旅遠行的情景。來此參觀尋訪的人常年不斷,人們帶著讚嘆帶著激動帶著滿足大飽眼福離去。寒來暑往,春至冬移,唯有橋頭山上的葛鏡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守望著他自己建造的「豆腐橋」。

據茅以升主編的《中國橋樑技術史》記載:葛鏡橋全長51.44米,3孔,大拱高9.61米,橋面寬8.5米,高約30米,三孔跨徑分別為25.62米、12.3米6.26米;三孔拱高分別為9.61米、9.9米和5.02米。工程艱巨,雄偉壯觀,為「西南橋樑之冠」。

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著《中國橋樑》一書中,曾提到它:「中國古橋堅固耐久,主要採用了石料……再加造橋工款,往往系募集而來,甚至有一個家族,獨力負責建造一座橋,如貴州葛鏡橋」。而羅英所著《中國石拱橋》提出「古經驗與新理論」問題,也以葛鏡橋為例,說明「石拱輔構件而產生的被動壓力」的重要性。在茅以升主編的另一專著《中國橋樑技術史》中聲言:「十六世紀貴州平越(今福泉)葛鏡,歷時三十年建成了葛鏡橋,不但悉罄家資,在經濟上獨立成橋,同時三毀三建,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完成了橋的技術上的改革」。1941年茅以升組織交大學生應用現代力學原理測算了此橋結構,得出結論:葛鏡橋各孔靜重和對稱活載,10噸重型汽車通過完全安全。由此可見,深藏大山深處的葛鏡橋,堪稱中國古代名橋之一。

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貴州福泉豆腐橋,歷經400多年還是非常堅固

中國建築hot榜單

中國建築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