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排名,45國家上榜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商業之最 發佈時間:2016-12-02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2016年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排名,45國家上榜

要是說到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大家一定會想到非洲,或者還是北韓,那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真的都在這裡嗎?今天TOP世界之最網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2016年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排名。

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排名不是哪個國家自己定的,是由聯合國來進行評定的。

所以被稱為「最不發達國家」縮寫:LDC、LDCs,是指那些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聯合國所頒佈的人類發展指數最低的一系列國家。

2016年<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最不發達國家排名,45國家上榜

1967年「77國集團」通過的《阿爾及利亞憲章》中最早出現了最不發達國家這個說法。

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正式把最不發達國家作為國家類別的2678號決議,並制訂了衡量最不發達國家的3條經濟和社會標準:

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975美元以下;

2、在國內生產總值中製造業所佔比重低於百分之十;

3、人口識字率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根據這個標準,當時聯合國把24個成員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即所謂「最窮國」。

1981年,負責複審和評估這項工作的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下屬的聯合國發展計畫委員會把第一條標準改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50美元以下,當時全世界有39個最不發達國家。

1991年3月,聯合國發展計畫委員會又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劃定作出新的規定。這一規定把最不發達國家定義為那些長期遭受發展障礙的低收入國家,特別是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和有嚴重結構性缺陷的國家,並將其衡量標準調整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600美元以下;

(2)人口不超過7500萬;

(3)擴大的實際生活質量指數(包括預期壽命、人均攝取熱量、入學率、識字率等)不超過47點;

(4)經濟多種經營指數(包括製造業、工業就業比重等)不超過22點。

最不發達國家名單

根據這4條現行標準,截至2015年,全世界經聯合國批准的最不發達國家已經有44

亞洲9國:阿富汗孟加拉國國不丹、寮國、柬埔寨、東帝汶、緬甸尼泊爾、葉門;

非洲31國: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中非、查德、剛果(金)、吉布地、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索托、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利、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尼日、盧安達、聖多美普林西比、獅子山、索馬利亞、蘇丹、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葛摩、塞內加爾、南蘇丹;

大洋洲3國:吐瓦魯、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

北美洲1國:海地

孟加拉國國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孟加拉國國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自由經濟增長戰略,並在90年代初期加大實施這一戰略的力度,全面修訂工業貿易政策,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推行私有化政策。經歷屆政府努力,孟加拉國國經濟與社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GDP從上世紀80年代年均增長3.84%上升到90年代的4.88%,2004財年進一步上升至5.5%,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孟加拉國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仍存在很大阻力。據世界孟加拉國國人力車伕銀行統計,孟國尚有約5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upper poverty line)以下

緬甸

1940年代自英帝國獨立後,緬甸曾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由於軍人獨裁者吳尼溫的任意干涉行政,建立軍政府,扼殺民選制度,經濟停滯不前,在其被推翻後直至最近幾年,雖然受到國際制裁1992-95年緬甸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年均增長率達7.5%。1995年緬政府制訂了1996~1997年度至2000/2001年度五年經濟發展計畫,力圖通過優先發展農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五年發展計畫期間,緬甸年均經濟增長率達8.4%。2001年度,政府制訂了2001/2002-2004/2005四年經濟發展計畫,並制定經濟年均增長10%的目標。同時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降低通貨膨脹,使經濟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由於美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及本身經濟結構的封閉性和脆弱,緬甸經濟仍然未走出困境。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但多年來工農業發展緩慢。1987年12月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1989年3月31日,政府頒佈《國營企業法》,宣布實行計畫商品經濟,並逐步對外開放,允許外商投資,農民可自由經營農產品。

不丹

不丹雖然不發達,可是國內與世隔絕,堪稱世外桃源「亞洲小瑞士」,幸福指數常年居於亞洲首位,世界排名也位列前十。

索馬利亞

索馬利亞曾經一度經濟有所成就,可是,至自1991年西亞德政權倒台後,國內持續動盪,軍閥割據,導致經濟全面崩潰,沿海海盜猖獗,成為世界動亂熱點。

安哥拉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消息,安國合作部長Exalgina Gamboa稱,安國政府正在準備一份報告的最後階段。該報告有關即將採取的措施,令安國從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除名。

UNCTAD週三發表的聲明稱,他們會跟其他聯合國的部門一道,為安國提供支持,檢討和改善措施,令該國從最不發達國家名單中除名。

Gamboa預計在2012年UNCTAD(貿易和發展部門常務會議,9月17日至28日在日內瓦召開)上介紹安國政府的報告。
2011年3月舉行的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14次會議作出決議,鑑於安哥拉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最低要求的一倍,該國具備了從最不發達國家中除名所需要的先決條件。[1]

安哥拉曾經屬最不發達國家。實行市場經濟,有一定的工農業基礎,但連年戰亂使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毀壞,經濟發展受到較大影響。2002年內戰結束後,政府將工作重點轉向經濟恢復和社會發展。安哥拉現已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和最大引資國之一。石油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6年12月,安哥拉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攀升,安石油出口收入大幅增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1~2010年安經濟年均增長率為11.1%,居全球第一。通脹由2003年的76.6%降至2011年的11.4%。根據安2009~2013年發展規劃,安政府將繼續把國家重建、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作為主要任務,提出新建100萬套經濟住房,創造32萬個就業崗位。

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安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09年經濟增長2.4%。政府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加之國際油價回升趨穩,安經濟開始復甦。2010年、2011年經濟分別增長3.4%和4%。2012年,安哥拉啟動了「安哥拉製造計畫」。2012年10月,安宣佈成立主權財富基金。2013年安將發行新版寬扎貨幣,新版貨幣與現行貨幣等值兌換,新版貨幣增加多項防偽技術,將逐步取代現行貨幣。預計2013年安哥拉經濟增長率為7.1%,通脹率為9%,外匯儲備超過400億美元。[1]

安哥拉經濟為世界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之一,但在1975年至2002年的安哥拉內戰破壞後,現今仍在重建中,雖然有大量的石油及天然氣資源、鑽石、水力蘊藏及耕地,但安哥拉依然貧困,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農業維生。於2002年,在27年的內戰結束後,開始修復基礎建設、政治及社會機構。近年來,因國際油價上漲及產油量增加,使安哥拉經濟成長迅速,但由於貪腐、國營事業管理不當,尤其是石油產業最為嚴重,而此產業佔了安哥拉國內生產總額的50%,90%的出口總額及80%的政府收入。

雖然有大量的天然資源,但人均所得仍然為世界最低之一,有85%的人口以農業賴以維生,石油產業則為經濟的重心,佔45%的國內生產總額及90%的出口總值,快速的經濟成長完全因上漲的油價及每天超過140萬桶的產能,石油生產控制權由Sonangol集團所壟斷,此集團則為安哥拉政府所有,隨著從石油大量的收入,政府開始執行道路、基礎建設的建造計畫。

在殖民時期的最後10年,安哥拉為非洲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然現今幾乎所有糧食卻須依賴進口,由於戰爭局勢,鄉村地區埋設許多地雷,使得農業活動近乎停滯。部分重建計畫已執行,然而,在漁業最為顯著。於1975年之前,咖啡生產足以供國內使用,並能外銷,由於內戰,現已荒廢。鑽石則為Jonas Savimbi的UNITA借由非法交易取得收入。其他資源如金礦、漁業、鐵礦、咖啡及水果等皆有待開發。

安哥拉經濟以農業為主,產木薯、穀類、香蕉、大蕉、棉花、木材、玉蜀黍、棕櫚油、蔬菜、麻、咖啡及煙草。礦產則有鑽石、鐵、石膏、瀝青、鹽、石灰石、磷酸鹽及錳。有煉油工業,主要分部於卡賓達的濱海地帶,產品佔近年出口收益的75%以上。亦有食品加工、造紙、紙漿、水泥及紡織工業。 在安哥拉的沿岸共蘊藏了80億桶石油,內陸也有出產鑽石。經濟潛力非常高。內戰終結後、毎年在貿易上共取得30億美元以上的盈利。

安哥拉地大物博,未開發的資源十分豐富,且為葡萄牙屬地,因而有「非洲的巴西」之稱。

安哥拉現已從世界最不發達國家除名

世界銀行統計,這些國家共有7.5億人口(其中31個國家位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涉及人口近7億),近半數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文盲比例最高的佔全國人口的78.1%(賴比瑞亞);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達16.2%,居世界之最;人均壽命最短的43.6歲(阿富汗),僅及日本人均壽命82.7歲的一半。

商業之最hot榜單

商業之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