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歷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軍事之最 發佈時間:2016-08-23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世界上歷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歷時最久的戰爭要算英法兩國在法國土地上進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從1337年煤發,到1453年結束,前後延續了100多年,歷史上稱之為「百年戰爭」。

這場戰爭最初由法國王位的繼承問題引起,同時也是為了爭奪在法國境內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戰爭初期,法國一直處於下風,軍隊節節敗退,大片土地被英軍佔領。到這個時候,兩國國王爭奪權位的戰爭已經演變成法國的民族解放戰爭。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上歷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到了戰爭後期,法國民眾主動參戰,廣泛展開游擊戰,聖女貞德作為法國的民族英雄領導瞭解放戰爭。雖然貞德最後被內奸出賣,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但她勇敢無畏的精神激起了法國人民的高度愛國熱情,最終法軍於1453年10月19日迫使英軍在波爾多投降,全面收復了失地,戰爭至此結束。

英法百年戰爭起因

英格蘭王國的大陸領地

中世紀前期,法國海岸漁民長期遭受北歐維京海盜打劫侵略。西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協助抵禦其他海盜為條件,於西元911年,同意維京人領袖洛羅及其族人定居在英吉利海峽沿岸一塊肥沃的土地上,並封洛羅為公爵。由於維京人又稱為諾曼人,這塊土地稱為諾曼底(意思為諾曼人的封土)。維京人在此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停止海盜行為,並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國文化,但諾曼底公國自此割據一方。

1066年,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其後150年內,說法文的諾曼底公爵同時為英格蘭王,統治英格蘭和諾曼底。可是諾曼底公國卻是法國國王的附屬國,導致了原來平等的兩個國王,變得完全不平等[2]:1。後來,控制著阿基坦公國的法國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諾與法國國王路易七世離婚,並且嫁給了作為諾曼底公爵和安茹伯爵的亨利。

1154年,亨利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又因為聯姻,英格蘭王國獲得了阿基坦的領土,同時控制了英格蘭以及法國近半的地區。

13世紀初,當時的英王約翰失政,法王乘機奪回諾曼底及安茹兩地,約翰返回英格蘭。

1215年,在當地貴族逼迫之下訂立大憲章,才保住英格蘭王位。此後百多年,這位法國貴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國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也成為銳意一統全國的法國王室的眼中釘。

14世紀時,法國想趕走仍然盤據西南地區的英格蘭,統一法國。後者非但不肯,還想奪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兩國另因法蘭德斯的貿易糾紛,加深彼此的衝突。該地位於法國北疆,表面隸屬法國,實則獨自行政,且與英格蘭有很多羊毛貿易。

法國王位危機

法蘭西王位規定不可由女性繼承,女性的繼承權在幾位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世(死於1316年),腓力五世(死於1322年),查理四世(死於1328年)逝世後曾多次提出,但每一次最終都由男性繼承。

當只有一獨女的查理四世於1328年去世,和他血緣最近的男性親屬英王愛德華三世。愛德華的血統繼承自其母伊莎貝拉,查理四世的姐姐;但由於其性別,伊莎貝拉是否具有王位繼承權同樣是個問題。此外,法國貴族對接受一位英國國王的統治也猶豫不決。因此法國的貴族和教士們在巴黎集會,明確男性不能因母親的繼承權而繼承王位。如此一來,最近的男性繼承人就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盧瓦伯爵腓力,並確定他應該加冕,成為腓力六世。

1340年,教皇確定在薩利克法下男性不能通過母親的血統繼承王位。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上歷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經過

百年戰爭依局勢轉變,大約可分四階段:

第一階段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阿基坦。1340年,英軍在斯魯伊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止法軍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軍先於陸上的克雷西會戰大勝,再圍攻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11個月後成功佔領。接著又於本土的內維爾十字之戰打敗蘇格蘭入侵,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大大減少其威脅。

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徵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1360年於布勒丁尼,法國被迫簽訂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爾河以南至庇里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

第二階段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取代大部分的騎兵、建立野戰砲兵、重建海軍。他改革內政,整頓稅制,以安撫民心。時機成熟後,他任命貝特朗·杜·蓋克蘭統領軍隊,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區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爾多、巴約訥、布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訥間的部分地區。

第三階段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戰,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格蘭藉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於阿金庫爾戰役打敗法軍,再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多數地區。法王查理六世無力抵抗,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和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1422年同年去逝。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上歷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第四階段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游擊隊經常捉拿英格蘭的徵稅者,牽制英軍部隊,對法軍有很大幫助。1428年10月,英軍和勃艮地派包圍了奧爾良,法軍嚴重不利。此時法國出現一位傳頌後世的救星聖女貞德,指揮法軍於1429年5月擊敗英格蘭,奧爾良解圍,扭轉了整個戰局。

年僅19歲的聖女貞德不久被英軍捉住,1431年被以女巫罪處死。這激起法國民族義憤,助使法軍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

1453年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

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

影響

百年戰爭對英格蘭和法國的人民都是大災難,期間又逢黑死病爆發,兩國受到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普遍經濟重創,民不聊生。

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但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shiji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top123.biz/toplist/worl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世界</a></a>上歷時最長的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軍史地位

百年戰爭發生於1337年-1453年之間。後者也是中世紀結束的標誌之一。戰爭過程中,雙方的武器裝備、戰爭體制、戰術思想都有緩慢而深刻的改變。

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以西歐原來的貴族兵源製,由各領主募集軍隊,有服役時間考慮。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僱傭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長弓兵戰術。法國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合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英格蘭在數次戰役得勝,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戰後,勝利的法國仍保留許多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打敗騎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而騎兵的地位則不斷下降。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次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衝擊,到了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已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鬥,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法國借由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最後勝利,更突顯騎士貴族為主的法軍於戰爭中屢屢失敗,標識出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特性的興起。

雙方的武器裝備也有很多演進。如何設計和應用攻城武器,對戰事發展有重大分量。鎖子甲在歐洲已超過千年歷史。戰爭初期,它仍是最好的護身裝備。但中後期的貴族騎士已普遍使用新創的板甲,防護力大為增進。1513年的弗洛登戰役,板甲已讓稱雄300年的英格蘭長弓失去效用了。

第二次百年戰爭

第二次百年戰爭(the Second Hundred Years' War,約1689年-1815年)是一些歷史學家使用的歷史分期術語,用以描述從約1689年至1815年間英國(起先為英格蘭王國,後為大不列顛王國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與法國(先後為法蘭西王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之間的一系列軍事衝突。這個名詞由約翰·羅伯特·西利(英文:John Robert Seeley)在他的著作《英格蘭的擴張:兩場講座》(The Expansion of England: Two Courses of Lectures,1883年)中首次創造。

和「第一次百年戰爭」一樣,第二次百年戰爭並不是一場單一而連貫的戰爭,而是由兩個主要交戰國之間的一系列斷斷續續的戰爭組成。這個名詞也用來指代英法兩個世界強國之間的競爭狀態,而不僅是直接軍事衝突。這是一場決定這兩個殖民帝國未來的較量,而英國在1815年的最終勝利,確立其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

軍事之最hot榜單

軍事之最精選

軍事之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