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故事,孔子10則小故事讓你領會人生真諦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秘聞 發佈時間:2017-11-05編輯:小TOP仔來源:www.top123.biz閱讀數: 手機閱讀

7、救急不救窮

關於孔子的故事,孔子10則小故事讓你領會人生真諦

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說:“再給她二鬥四升。”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8、善易不卜

關於孔子的故事,孔子10則小故事讓你領會人生真諦

在魯國,有一位君子叫漆雕馬人。他曾事奉臧文仲、武仲、孺子容,這一家三代魯國大夫。一次,孔子問漆雕馬人道:“先生曾事奉過臧氏一家,三位做大夫的。您可不可以說說,哪個要更賢明一些呢。”漆雕馬人回道:“臧氏家族有一塊很名貴的龜殼叫‘蔡’。如遇有什麼大事不能定奪,就會用‘蔡’來占卜決疑。在文仲主事時期,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一次。在武仲主事時,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二次。孺子容主事,三年內,用‘蔡’占卜過三次。這都是我親眼所見。至於這三位大夫誰最賢明,馬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聽完笑著說:“先生真會說話!”孔子回到家裡,跟弟子們談及此事,讚嘆不已地說:“馬人先生可真是一位君子呀!他不願在別人面前議論主人的賢愚,但卻很巧妙地舉了一個實例,將事情的真相,表露無遺。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因智識無力察遠,德慧無足見機,所以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問卜。而古人云:善易者不卜。也就是說,一個真通易道,真有智慧的人,不用卜卦,也能直覺洞悉,事物變化的規律。”

9、有教無類

關於孔子的故事,孔子10則小故事讓你領會人生真諦

只要有人想學習,就應該教育他,而不要管他是什麼出身、什麼品性,這就是“有教無類”。這個主張是孔子首先提出來的,他也是這麼做的。他的學生所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子貢是商人,顏涿聚當過強盜,子張是做馬匹交易的經紀人;國籍也各有不同,曾子是魯國人,子張是陳國人,子遊是吳國人;學生性格也有很大差異,高柴愚笨,曾參遲鈍,仲由魯莽。有人問子貢:“孔子的學生怎麼這麼雜?”子貢回答:“老師自身很端正,想來的人都不拒絕,想走的也不阻止,所以很複雜。”而“雜”正體現了“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

【故事感悟】: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其“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的人性論。“性相近”說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習相遠”又說明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於“人皆可以透過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認識,孔子才作出了“有教無類”的決斷。 在現實生活中,正確的教育方法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同樣能促使我們完善自身,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更應該克己勤勉,永不懈怠。

10、誨人不倦

關於孔子的故事,孔子10則小故事讓你領會人生真諦

孔子一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教書,他教導過許多學生,號稱“孔門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是一位良師,他講課時總是力求把要點講清楚,讓每個學生都能明白;而且孔子善於啟發,他總是耐心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學生的特長都開發出來。因此,孔子的學生思想都很活躍,而且許多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顏回、子路等學生,在當時就是很有名望的人。正是由於孔子學問高深,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後人才把他尊稱為“孔聖人”。

【故事感悟】:孔子認真負責地教育學生,並且誨人不倦,循循善誘,這是他對待教育的一貫態度,令人欽佩。在現實生活中,在傳授或指導別人時,一定要耐心細緻,認真負責,力求使每個學員掌握知識與技能訣竅,這樣才不愧為人師。

歷史秘聞hot榜單

歷史秘聞精選